2019年2月22日,华为iLab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了《Cloud VR+2B场景白皮书》。该白皮书针对虚拟现实(VR)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深度洞察,识别出最有可能优先规模普及的六大2B场景,并提出相关的产业发展倡议。
在白皮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华为的云虚拟现实(Cloud VR)的孵化器VR OpenLab及其自2017年以来通过产业合作计划取得的丰硕的成果。
Cloud VR是将云计算、云渲染的理念及技术引入到VR业务应用中,借助高速稳定的网络,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和声音输出等经过编码压缩后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实现VR业务内容上云、渲染上云。凭借降低消费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普及商业场景和保护内容版权等显著优势,Cloud VR已成为VR产业自主选择的规模化发展之路。
通过沉浸式感受、上帝视角,突破了现实世界带来的时间、空间限制,非常适合应用在游戏、视频、音乐、虚拟社交等需要靠优质体验吸引玩家的领域。
在一些高危险性活动,比如生产安全培训、飞行驾驶培训、军事训练、高危险性教学实验等,虚拟现实可起到预习性演练作用,让人员在进入真实环境操作前能有一个逼真的预习过程,降低人员在实操中受伤害的概率。
(3)可以解决因物理环境、资源过于昂贵/珍贵或难以获取而导致的使用限制问题
比如珍贵文物的陈列展览、大型装备的营销展示、城市规划沙盘呈现、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实习等,藉由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解决这些问题。
这在教育行业很有应用价值, 比如学习抽象的概念(电磁波、磁力线)、宏观事物(宇宙天体)、微观事物(分子结构、细胞内部构造),了解历史场景、未来场景等。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也有利于创造者以更加立体、直观的视角及操作方式创造自己的作品。
因为“虚拟”,能减少真实环境搭建、人员差旅等引入的时 间成本;在大规模人员受训场景,“虚拟”环境也能缓解真实物理环境、资源数量上的不足,提高单位 批次的受训人员数量,继而提升整体培训效率。
从一开始的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如今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据Greenlight预测(下图),2018年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6%,预计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按Gartner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2018年VR从曲线中消失(下图),意味着虚拟现实技术历经热炒、低谷,已逐步成熟,业界投融资回归理性,整个产业踏上稳健发展之途。在“理性”之下,虚拟现实产业的各参与方更加注重商业价值,不计成本、资本输血式的发展模式终究不能持续,虚拟现实最先大规模普及的场景必然是商业模式最先打通的地方,只有实现商业共赢,才能使产业链各环节形成正反馈,使虚拟现实产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不断壮大。
Gartner 2018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全球虚拟现实风险投资市场情况
在2B市场,虚拟现实的内容和实现功能一般是根据行业通用需求或客户要求定制开发,并且在较长的使用时期内,客户对内容的诉求会保持相对稳定,这使得与2H市场相比,对2B行业客户诉求和期望的把握将相对容易,也更利于保障客户整体的使用体验,使其持久感受到虚拟现实带来的“价值”,这些客观因素将有利于虚拟现实在2B市场的较快普及。
观察当前虚拟现实在2B市场的落地情况,可以发现各厂商面向2B市场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商业实践和创新,在各地的政策发文以及业界咨询公司、研究机构的虚拟现实分析报告中也介绍了很多2B场景, 归纳起来,按照使用目的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白皮书中提出商业价值清晰可衡量、潜在使用量较大的场景通常能优先实现规模普及,并提出了三大商业场景大类。这里的“商业价值”是针对需求侧而言,重点是“可衡量”,越能被清晰“衡量”的价值,如良好的投资回报率、显著降低运作成本、极大提升工作效率等,对需求侧形成的投资驱动力就越强,商业模式也越容易建立;“潜在使用量”是评估市场空间的依据,空间越大就越能聚集起大资本的投入,更容易孵化出大产业。
采用虚拟现实的目的是增收增利,追求的是良好的投资回报。然而,虚拟现实能否创造出稳定的收入,受客流量、内容、整体体验水平、民众对VR认知等多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当下很多虚拟现实线下体验店盈利情况并不乐观或难以持续,足以佐证依靠虚拟现实直接“赚钱”并不容易。但在旅游景区开设虚拟现实体验店,却是一个增收增利的高确定性场景,因为景点的巨大客流量、本地特色文化内容、游客在景点愿意花钱的消费心理可以极大化解“不确定性”。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安)推出的VR焊接教育培训系统对熔池形成、流动、冷却过程进行逼真模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与交互,从而完成了焊接技能的实训。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的行进角度、工作角度、电弧长度、焊接速度都是可视化的,便于企业员工自我调节和老师课堂指导;避免了实训中触电、灼伤、弧光辐射、噪声、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多方面对人体的危害;整个过程无需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接保护气体等物料消耗,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培训成本。
图3-4 某核电项目焊接传统培训VS焊接虚拟培训实验数据(来源:国泰安)
从图3-3和图3-4数据可以看出,采用VR焊接培训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学员的认证通过率,同时可以帮助学员节省20%以上的培训时间、帮助培训机构节约40%左右的耗材成本。
2018年11月下旬,京东物流推出了一套VR物流培训课程。借助虚拟现实,员工可以高效地学习分拣、粘贴面单、缠绕胶带等业务动作。京东物流以往新员工进入分拣中心主要是靠“师徒制”的方式进行学习,可能出现由于业务生疏而导致的订单破损、丢失以及误操作等意外情况。借助这种智能化的虚拟培训方式,员工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愉悦氛围中提升工作能力,并将原本15天-20天的新人培训时间缩短至1-2天。
空岛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空岛科技)联合亚太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商仁宝电脑通过VR实现员工技能实训,对装配工作进行全流程模拟,比如按压透明Mylar固定胶带、LVDS cable理线、KB membrane插入等,将核心动作拆分来训练员工的操作技能。效果十分显著:采用传统方式培训员工,平均每位员工需要3天左右的入职培训和1周上岗技能培训,通过VR这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在不占用生产流水线名新入职员工,培训效率提升30%-35%;同时能够针对每位员工的操作技能进行评判,并作为员工智能配岗的有效输入。
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学习、实验、实践,达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学习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实训内容变得可逆可重复操作,规避高危实验操作的安全风险。
国泰安将VR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训深度融合,以VR职业培训软件为例,根据教学大纲将知识点细化,融入教学资源,10大模块、100个知识点,可满足《汽车发动机技术与维修》、《汽车底盘技术与维修》、《整车构造》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需要。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打破空间限制,进入物体的内部进行观察;突破时间限制,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到的变化过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观摩整个过程。还可以看到制动器运行时零件内部的工作情况,多角度重复展示一个部件的拆装,多方位展示汽车原理。
福建省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网龙华渔教育)将VR技术与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提供专业教学、实训整体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大田职业中专学校、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晋江华侨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学校。
中国某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在正式做化学实验前,先在虚拟实验室里进行预演,熟悉实验的整体操作流程、涉及到的器具、药品,然后再进行实操,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降低了实验的潜在危险性。
通过VR虚拟出学习环境和场景,比如宇宙中的各种天体、语文古诗中的意境、生物细胞中的微观世界、地理中的各种地质地貌变化等,将书面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易于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知识以更生动、更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本第 21 课《圆明园的毁灭》中描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留念其间,仿佛置身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的重大损失,学生们仅能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和想象圆明园原有的宏伟壮观。上海云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舞科技)利用VR 技术还原了圆明园被毁坏前的原始景观,让学生带上 VR 眼镜就可以在园内漫游,课本中的描述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让人置身其中的美丽幻境。
深圳德龙小学的创维VR科普课堂,其中包括消防、交通、用电、台风、地震等安全教育内容,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一些逃生和避难知识,提升面对灾害的应变能力;也配置了一些太空、地理、历史类的VR内容,比如学习太阳系行星运转知识,学生借助创维VR科普课堂,观看的视角转换到了太空中,可以看到各大行星在宇宙中运转、星球的地貌和相对位置等。
VR政府公共服务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场景,模拟市政交通、自然灾害等,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市民的防灾训练以及公益广告等公共服务。或是使用新颖沉浸的方式还原历史片段、展示国家发展成就,更为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18年1月13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举办了主题为“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的“110”宣传日活动。
3月26日是中国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日,2018年的这一天,湖北省宜昌市消防支队联合宜昌市教育局开展了全市首届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活动。由网龙华渔教育提供的VR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吸引了城区30多个中小学的500多名师生前来参与活动。
启迪数字天下(北京)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数字天下)开发的“中国新时代新成就”系列VR交互式影片让体验者可以追随时间的脚步,走过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光荣岁月。体验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亲历并参与到中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文化被有效传承, 爱国主义情怀也得到了激发。其先导VR交互片《光荣岁月》于2018年5月在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亮相,并已经应用于中国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多省市的街道社区。
图3-17 《光荣岁月》VR党建内容-参观辽宁号航母(来源:启迪数字天下)
将传统娱乐体验项目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配合动作捕捉设备、力反馈装置等外设建造的以VR 内容为主的体验场馆。VR 体验馆的主题可以是游戏娱乐、体育竞技、密室逃脱、历史教育、文化旅游等,目的是让体验者走进虚拟世界,借助沉浸的视听体验,更好地理解体验馆的主旨立意。
深圳市瑞立视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视)以“派火车”原创动漫 IP 为核心,在深圳某购物中心打造了“派火车奇迹门”国漫 IP 多人 VR 对战游乐场。VR 游乐场占地约120 平方米,可供 24 人同时体验,时长约为 12 分钟。结合“派火车”这个新锐国漫 IP 的 VR 剧情游戏电影被众多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其中的“雪战到底”环节,让在深圳这个几乎与雪无缘的城市中的孩子也能酣畅淋漓地打一场雪仗。
在旅游景点或博物馆、展览馆架设的 VR 体验馆,结合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可以很好地传播思想文化。如果是商业性质的体验馆,利用景点的巨大客流量、游客愿意消费的心理,可降低变现难度,更容易实现回本和盈利。
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营销形式(背景宣传、产品介绍、预先体验等)相结合,可弥补传统媒体形式的不足,帮助用户更清晰地了解产品,切身感受产品优势。VR 营销通过良好新颖的体验来让用户记住产品,引导用户进行消费。
VR 全景漫游的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给用户,也可以让用户化被动为主动,随心所欲地了解房屋的每一个角落,大大提升了选房和家装的效率。
虚拟现实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正在推动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与行业广泛关注,已被列入我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多项国家重大文件中,成为我国超前布局的前沿领域。从2016年至今,国内十余地市及相关部委纷纷发布了虚拟现实专项政策,推进产业快速形成规模。
繁荣产业是政策的目的,做好产业生态链建设则是所有政策措施的核心,围绕打造虚拟现实产业生态链,整合资本、技术、人才、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要素,形成制造、内容、软件开发、分发平台等环节的产业闭环。观察电脑、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都能看到,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演进、深化,生态链必然会产生整合,一个能够适配多种类型终端、具有广泛内容聚合能力的通用性平台是非常有利于产业生态快速做大的,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生态里,通用性平台也必然占据着重要位置。
利于内容分发、聚合:通过统一的Cloud VR平台,可适配不同VR终端上的不同类型的VR内容,内容制作商只需与平台适配,无需考虑与各终端的适配细节。
(1)Cloud VR是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发展的必然形态。在工信部《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端云协同的虚拟现实网络分发和应用服务聚合平台(Cloud VR),推动建立高效、安全的虚拟现实内容与应用支付平台及分发渠道”。
(2)Cloud VR要真正发挥出产业推动作用,不仅技术上要让客户用得好,在商业运营上,也要让客户用得起。因此,非常有必要建设、运营普惠性质的Cloud VR,以优惠的定价向企业或公共部门提供虚拟现实云虚机、云GPU资源、云专线等,降低其使用虚拟现实的成本和技术门槛。
(3)普惠Cloud VR是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最优选择。“普惠”机制能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贡献。相比于4K电视,虚拟现实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潜在受众规模 更加庞大,虚拟现实上云后对带宽的需求将达到千兆(数倍于4K电视),另外,其硬件、内容等定价也不会低于4K电视,所以,从产业整体来看,普惠Cloud VR产生的经济拉动作用应与4K电视产业相当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