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科大科研逐梦这些本科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论文

   2019-05-20 17

  今天又有学长学姐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了,最近本科生发表科研成果的人有点多...

  本科生科研是南科大的一大亮点。南科大鼓励本科生科研,也为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在南科大,所有本科生都有机会参与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学习,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及相关技能。

  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连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编带你一览他们的风采。

  研究成果:关于利用LiTFSI离子液体协同提升经典有机热电材料PEDOT:PSS的机械性能和热电性能

  科研经历:李其锴2018年7月毕业后选择HKU-SUSTech联培项目,目前在香港深造。大三时他加入材料系刘玮书副教授团队,在刘玮书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大部分实验操作。

  杨琦是化学系2015级本科生,毕业后将赴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杨琦表示,在大一第一个学期,GPA只有2.56,面对专业选择更是不知所措。在学业的低谷期,是权泽卫老师的鼓励重燃了他对化学的兴趣。于是他给权老师发邮件表达了自己想加入他课题组的意愿,由此开启了科研之旅。他希望跟他有相似经历的同学,不要因为一时的低迷而丧气,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

  杨琦来到课题组的第一个工作,就选择了较难的课题——合成锗纳米晶。由于其结晶温度高达300 ℃,且极易在合成过程中氧化,通过很长时间的探索与配体调控才得以成功制备。杨琦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并与师兄赵西夏(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进行多次讨论,决定通过使用之前课题组合成的锡纳米颗粒为模板,才有了锡锗合金这个课题。他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对文章进行实验数据补充整理和撰写,投稿也历时6个月,撰写30多页的返稿意见,最终才被《材料化学》接收。

  谈到这项研究和取得的成果,钟筱蔚表示,实验和投稿过程中的所有曲折经历都让她觉得弥足珍贵,而这些经验将会助力她未来出国进修。她感谢南科大化学系的科研创新项目,让当时大三的她和其他同学有机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自己选择的研究目标。

  吕博杰、黄乐翔是我校2018届毕业生。毕业后吕博杰保送南科大-哈工大联合培养硕士项目,黄乐翔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吕博杰和黄乐翔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投入到该课题的研究中。对于本科生而言,参与无线通信领域的学术研究是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为了理解研究问题,两位同学自学了凸优化、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强化学习等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外的数学工具,逐渐掌握了无线资源调度问题的数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进一步学习了包括5G在内的前沿无线通信理论,最终完成了问题的建模和公式化描述。

  无线通信领域顶级期刊的论文写作对于两位同学来说是另一个重大挑战。为了阐述清楚复杂的系统模型和数学推导,论文仅在写作阶段就在王锐老师指导下修改了四十多稿。由于在数学模型和方法的应用上有较大创新,吕博杰和黄乐翔在两轮审稿中一共写了49页的回复来解答审稿人和编辑的疑问,最后获得了一致认可和编辑的高度评价。

  科研成果:基于酞菁纳米线具有红外响应的有机忆阻器及阳离子调节特性;酞菁/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合成用于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

  2018年底,能源及催化领域国际知名期刊《Solar RRL》、《Catalysis Today》在线发表两篇以南科大化学系2016级本科生胡启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两篇论文均由胡启锟完成文章主体实验及论文撰写。近期,电子及电化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Electrochimica Acta》接连在线发表以其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

  “我平时也经常看到很多媒体报道的其他很多学校的高产科研工作者,我发现他们普遍具有一个共性,即他们不一定是非常有天分的那群人,但他们一定是很勤奋的那群人。我也是这样,我并不觉得相比于其他同学我有多聪明,但我能够静下心来去倾听自己的声音,坚持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论文其实就是我在这两年多科研生涯里一直坚持努力而厚积薄发的结果,后面这样的成果也还会有不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