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上班摸鱼神器投资窗口要来了?

内容摘要AR眼镜的投资窗口要来了?如今投AI已经不是件新鲜事了,甚至可以说AI方向的投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重拾了投资人对创投事业的信心,这个说法并不那么好听却无比真实,就如一位宇树科技老股东Alex(化名)这两天和我说的,“不管是我们还是同行们,今年

AR眼镜的投资窗口要来了?

如今投AI已经不是件新鲜事了,甚至可以说AI方向的投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重拾了投资人对创投事业的信心,这个说法并不那么好听却无比真实,就如一位宇树科技老股东Alex(化名)这两天和我说的,“不管是我们还是同行们,今年的投资节奏比前两年都要快不少,一部分因素也得益于现在还是有一些热点(即AI投资热等)让大家去追的。”有东西可投,继而形成风口,尤其是不止一位投资大咖明言“2025年是AI 应用的元年”,亦说明这个赛道存有大量投资机会,足以吸引投资人们的注意力。自己所投的细分领域能在不久后迎来风口,应该是值得投资人骄傲的事——AR眼镜的投资,似乎已经证实了以上说法。“不管是大模型,还是具身智能具备的一些能力,它要给人赋能,最好的硬件就是AR眼镜。”这是另一位宇树科技老股东Bonnie(化名)的话。“我们近期就要宣布一个项目的投资”严格说起来,AR/VR眼镜不是第一次火了,比如2016年《Pokémon GO》游戏就让全球人民注意到了AR技术的“神奇”,只不过在那个阶段由于底层技术的不成熟使得大部分投资AR的项目成了“先烈”。Bonnie告诉我,他认为如今已经到了AR能真正落地的时候,而他们已于2022年就开始布局。Bonnie的话很朴实且有理可据,“现在机器人进步很快,它为什么进步很快?是因为大模型的能力进步很快。那么如何将大模型的能力赋予到人身上?最方便就是眼镜。”和Bonnie想法类似的投资人不在少数,在我所问的投资人中有2/3的人很巧合地透露了同一个信息:“我们近期就要宣布一个AR眼镜项目的投资。”AR眼镜的投资窗口要来了?Alex直截了当地说,是的。挖掘水下项目,或者说非共识项目,是如今绝大部分早期投资人的共识,Alex亦是。其表示虽然基金不缺钱、不缺知名度,但相比于投那些估值10亿往上的大项目,他们更喜欢投仍在水下的项目,甚至“如果我们能和一些有经验的创业者共同孵化出一个AR眼镜项目就更好了”。这个赛道已经在变得拥挤,不提大厂们下场AR眼镜,光是创业公司也有不少已经打出知名度的名字,例如AR眼镜“四小龙”——影目科技、雷鸟创新、Rokid和Xreal。业内有个可信度较高的数据是,四小龙占据了国内AR市场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站在四小龙背后的无一不是市场上说得上名号的投资机构,所累积的融资轮数皆不少于5轮,单轮融资金额动辄亿元级别。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相关基金在智能眼镜上下场颇深,例如,4月,浦东创投集团投资了Xreal——后者估值达10亿美元,并落户浦东;3月,梁溪母科创基金入股雷鸟创新。长石资本合伙人游然亦看好智能眼镜,其表示,智能眼镜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受益于AI的发展,以及AR眼镜产业链上游光芯片、衍射光波导等核心技术的规模化量产,AR眼镜产业很可能将迎来拐点。技术的成熟和可商业化的场景,基本上是看好AR眼镜投资人的共同观点。如游然所说,随着MicroLED、衍射光波导的量产和技术迭代,带显示的AI眼镜终于可以做到用户能接受的轻量化(37g)并向30g迭代,对比普通眼镜重量(18-38g)开始满足日常佩戴需求。也有一个段子足可形容“可商业化/落地”:AR眼镜,不为人知的上班摸鱼神器。“已对其他事务均不关注”就像曾经Facebook改名meta,而将元宇宙概念彻底引爆一般,AR眼镜的大火亦离不开知名大厂领导者的沉迷:知名苹果爆料人、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透露,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正全力推动增强现实(AR)眼镜的研发,甚至达到“对其他事务均不关注”的程度。再佐证AR眼镜大有可图已经意义不大,大厂、创业者、投资人的态度无一不在表达他们对这个赛道的看好。但我们还可以说一些同样很现实的东西。说到AR眼镜,还应该提到Rokid创始人祝铭明,在一场大会上,他戴着自家智能眼镜的演讲视频爆红,会上,他很松弛地表示,“我的发言稿就在眼镜上,翻页通过手上的戒指完成,没稿子。”同时他还提到,这应该是AR眼镜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大会上。但若提及现实,雷鸟创新创始人李宏伟在公司新品发布时亦分享了一组用户调研数据:91%的分体式AR眼镜用户主要使用眼镜来观影和游戏。李宏伟很坦诚,“AR眼镜厂商一直强调的空间应用、3D拍照、多任务等场景只占据,而当前市场上却有大量AR公司在用户使用9%的场景里投入了90%的研发精力,这实际上是远离了用户需求。”此外,有供应商也透露了他的焦虑,首当其冲的是他们不敢扩产,这里面的原因很现实:目前AR眼镜主要还是依赖B端客户,但B端客户更多来自于医疗、工业,后者的高定制需求遏制了量产;很难说国内厂商没有在通过价格战来换取市场份额,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自然更小。其实到了今天,大家更喜欢讲AI眼镜,因为其在说法上与AR/VR眼镜的定位有着明确不同:前者是拿来用的,后者是拿来玩的。前者所依赖的光波导技术据了解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投资AR眼镜上,政府资本的身影不可忽视。据说,尽管各地政府并没有在政策中直接写明将大力支持AR眼镜相关技术应用,但实际上他们在这方面投资的力度并不小——这一点从四小龙的融资上可以看出。来自国家的支持,这样的现实同样不可忽略。当然,乐观的人在,悲观的人亦有。我一位向来悲观的投资人朋友用一组数据作为他的回应:2023年,全球AR/VR头显的出货量同比下降23.5%,2024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相比2021年下降约45.8%。他说,“在大家都投一个赛道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想着‘先跑了再说’吗?”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