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4月24日电 (李发兴)近年来,云南把推进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国家级和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云南有迪庆和大理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66个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力争到2020年保护区数量达到100个。
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法治建设,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法律保障。近年来,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云南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意见,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原则、目标、措施、工程、保障等进行了明确部署。从2013年起,云南先后颁布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楚雄州、丽江市、新平县、西盟县、澜沧县、兰坪县、石林县等地也分别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医药、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抢救保护。云南通过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设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等,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一定条件。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点14704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06项,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收集整理各民族民歌民曲2万多首,民族民间舞蹈1095个舞种,整理规范民族民间叙事长诗50多部,民族节庆23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300多项。
通过文化的交流、展示和传播,不断提升各族群众文化自信。截至目前,云南已举办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0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1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14届新剧目展演,3届民族赛装文化节,2019年还将举行首届中国原生民歌节。25个世居少数民族每年都举办本民族的节庆活动。出版发行有14个民族18个文种的各类图书,6种文字报纸和3种文字期刊。有12种民文出版音像制品,民文出版物品种共计230余种,年总印数1524多千册(份、盒、张)有32个电台(站)开设了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
实施云岭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培养工程等,大力扶持基层文化人才、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民族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结构和梯次科学合理,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1055人,其中国家级125人、省级960人、州市级2649人、县级7321名。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