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化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轻工”)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经过数年实践和探索,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在产教融合之路上做出探索。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2013年1月11日,广东轻工牵头成立广东轻工职教集团,打破省、市属界限,整合了广州地区轻工高职、中职的教育资源和省内企业资源,共同打造兼具教学、培训、科研、开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战略联盟,努力为产业、行业和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广东轻工紧密对接轻工行业企业服务需求,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创新、产教融合的技术服务与科研平台,探索和实践了基于四级技术服务与科研平台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同时,广东轻工协同政校行企各方,成立南海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创新联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
为充分发挥校企各方在资源、管理、技术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广东轻工密切关注企业对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加强产学研技术服务团队与企业的联系对接,持续开展政校行企四方常态化交流,加强与当地行业企业合作进展,让企业更加了解合作的优越性,通过人才输送、技术项目合作、培训提升员工素质等方式吸引更多企业进校园,扎实合作基础,拓展合作空间。
广东轻工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在推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搭建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寓研于教,将真实的企业科研项目融入创新创业课程计划,并且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创新成果的转化。
而为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转让,2015年11月广东轻工引入了第三方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知识产权项目进行挂牌交易,为自身提供知识产权数据检索,提供与企业知识产权交流的对接平台。
广东轻工依托专业群师资力量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作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紧跟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方向与需求,广东轻工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与产业的匹配,以此来提高科技资源的创新性整合与使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教育是人才塑造培养的重要途径。广东轻工以“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精准就业”为理念,以“服务学生”为核心,以“双满意度”为导向,建立就业、专业、招生“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的就业创业工作经验,将企业引入到校园的教学培养当中。
以产业为纽带,以产教融合为基本途径,充分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潜力,广东轻工与相关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并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共建了白天鹅学院、瀚蓝环境学院、雷诺钟表学院、天意数码创意学院、华为网络与信息技术学院、清研车联学院等产业学院,重点对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注重专业交叉融合,以及与产业群、产业链的对接。
同时,广东轻工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与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倡议,2017年牵头成立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引领职业院校与企业走出国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广东轻工校长卢坤建说,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力争每一个专业群都与当地企业共建一所产业学院,每一个专业都与一家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型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在产教融合中提升学生、教师及企业的获得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参与:唐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