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激情-----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2018-10-21 22

  在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几台热处理炉昼夜不停地工作着。许多令世人惊艳的科技成果,就诞生在这火炉中。粉末冶金研究院里一群人,唱响了熊熊火焰赞歌。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有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实验室,党员达555人。

  “按照学科专业来设置党支部,让教学、科研、党建三不误。” 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兆森说。在粉末冶金研究院,从国防科研创新团队到国家自然科学基础创新研究团队,再到长江学者人才团队,团队成员80%是党员。全校论文发表数量前2名,也是粉末冶金研究院的员。连续7年,在全校的综合考核中,粉末冶金研究院都名列第一。2005年,团队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今年42岁的李新春,是炭/炭材料实验室党支部书记,1989年来到粉末冶金研究院工作。21年里,从切样、打磨,到设备维护、产品成型加工,他几乎把实验室的所有岗位都干了一遍。如今他天天守着热处理炉,负责炭/炭复合材料的热处理加工。

  “说通俗点就是烧炉子。”李新春风趣地说。可别小看这“烧炉”的活儿,一旦炉内温度出现1度的偏差,时间多出10秒钟,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夭折”。每次烧上一两个小时,李新春的身上都会落满了黑黑的炭毡,如同针扎一般,又痛又痒。

  “就算是颗螺丝钉,也要把自己的本职做好。那次看到黄伯云院士在人民大会堂领奖,我骄傲地告诉儿子:看,这个奖里也有你爸爸的努力。”李新春说。

  在粉末冶金研究院,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一串串国家科技成果外,还在于它成功孵化了一批如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研究院还即将与国家商用飞机公司合作,承担大飞机材料及整个起落架研发工作。张兆森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飞机刹车材料为例,仅技术成果转让,每年院里可有三四百万元的利润。现在通过公司的市场转化,虽然研究院的利润少很多,但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2.7亿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