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味君一直认为,大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在一个竞争环境快速变化,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大事物的脆弱性反而更高,这种例证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每每和身边想要投身做农业的朋友谈起,我总是劝他们要试水农业,切忌规模过大,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做一个迷你的小农场,譬如,就10亩地,该怎么规划?
很多想开农场的人打电话说要做规划,细问一下,只是看中一块地,想种点东西,养点东西,建点东西,模模糊糊地觉得,应该还能赚点钱。
要开一个农场,最早开始的应该是定位,然后再从运营需求去设计、推导规划,而不是说我们先建得很漂亮,然后再去找看看适合什么客户。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位自己的农场,打个比方,比如做亲子农场,当地的条件: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3-12岁的有效客群?从距离上,离城市10-30公里主做餐饮;30-80公里可以餐饮配套住宿;自己的预算准备投多少?又准备赚多少?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些风险?这些我们都要提前考虑。
别做小型农家乐:现如今,农家乐火爆全国,但整体比较低端,大多数只提供餐饮、棋牌、垂钓老三样的服务,设施简单,卫生条件较差。
一般的农家乐年纯收入在30-50万元,一些可达100万元以上。但在消费升级的今天,对顾客的吸引力很有限,此类农场由于特色不明显,管理粗放,菜谱陈旧,创新力差,接待条件简陋,大多正面临升级或市场淘汰。
别做景观型农场:景观型农场对硬件条件要求较高,要有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投资大、环境绿化、各项景点、休闲设施投入多,资金闲置浪费大,创收途径单一,仅有餐饮及部分住宿休闲收入,很容易受季节和市场影响,竞争力小,收益回报慢。
别做生产型农场:你这儿只有10亩,靠这点地,输出很有限,所以必须以特色的产品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的种植养殖项目来发展休闲、餐饮、娱乐、度假等项目。
可以建造有特色的生态木屋,把农场的生产、休闲、消费高度融合在一起,使农场既是生产场所,又是消费、休闲场所,产品就地消化升值,还能让前来的游客在不同季节始终充满乡村田园的新奇感觉。
比如水果采摘,这在国内非常普遍,成为很多都市居民在周末节假日到乡村旅游观光的必选项目之一,但整体存在以下问题:
例如,打造果树认养,见证孩子、家庭或企业的成长历程;针对中高端市场,在水果上印字,打造专属的水果;将与水果有关的一部专著、一个典故、一条成语……作为文化元素,打造讲故事的主题果园。
国内很多度假村都设置了养殖区域,禽类养殖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捉鸡捡蛋的游乐项目随之而生,带着小朋友拎着小篮子到树丛中寻找禽蛋,大人和孩子既开心又惊喜。不过这类项目仍存在以下问题:
要凸显创意,我们可以设立与蛋有关的文化园:将跟蛋相关的故事、知识组织起来,并邀请游客不断地添加内容。
果蔬大棚,这几乎每一个农场都会有,目前国内大型的玻璃温室主要以观光为主,通过反季节栽植、反地域栽植来展示高科技支撑的现代设施农业,企业通常会对大棚进行认养,将果蔬作为公司的礼品赠送客户或作为员工的福利进行发放。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存在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品单一的问题,很难使企业员工和游客长时间地停留,增加消费。
我们可以在外形及环境上下功夫:在保证大棚功能性的基础上,可将大棚赋予艺术气息,如城堡大棚、水立方大棚、彩塑大棚等等,增加大棚的观赏性;
一期快速引爆,加上一些如儿童游乐、户外运动、自然教育、安全教育、儿童图书馆、自然学堂、萌宠乐园等项目。
农场因为规模小,所以,将农场定义为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场所和体验场所,农场只是一个流量的入口,靠经营特色农产品,将生意做在农场外,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客户在号称“中国硒都”的湖北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恩施农用地商住地工业地),当面农民散养的鸡鸭,喝着富硒的山泉水,啄食富硒草芽,所产的鸡蛋硒含量远远高过其他地方。
他有一个很小的农场,周围全是果园,果园下就散养着母鸡。农场内部能利用的墙面,都挂满了对健康有各种益处的富硒产品的宣传。
留在农场吃饭的客人,都会免费品尝到一盘炒富硒鸡蛋。即便不留在农场吃饭,喝茶的时候,也会品尝到主人送出的富硒茶叶蛋当做茶点。
有带小孩的客人,主人会分个小篮子给小朋友,让他们到果园里自己去捡鸡蛋。这样每个客人走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带一些富硒鸡蛋回家。
很多人都有贪大求全的心理,很多农场主觉得自己园区面积小,说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不然,越小越好管理,更容易按照计划打造出一个精致的农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