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邀请函》:聚焦科技研发关注产业升级

   2019-04-10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档精准聚焦科技与产业,对话科技强人和产业领军人,以展现上海和全国的科创成就和产业前景,记录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为主旨的科创节目应运而生。这就是由第一财经制作、在东方卫视播出的科创访谈节目《未来邀请函》。

  自2018年12月在东方卫视开播以来,这档科创节目因其深厚的科学背景和清新接地气的表达风格,受到广泛关注。

  几百平方米大小的房子,居然是打印机打出来的?为登陆月球的“嫦娥四号”提供通信保障的卫星,天线原来是织出来的?当你吃下一颗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胶囊,其实已经吞进了一个机器人?

  这些问题看起来都似乎是一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其实在今天,它们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尤为难得的是,它们的背后,都有中国科学技术和创新企业的支撑。这些魔幻的场景是如何实现的,又会对人们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邀请函》就在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寻与解答。

  在普及高端技术知识的同时,也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及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我国科技创新不断实现产业落地的成果与科技创新人员的不懈努力,正是《未来邀请函》想要向广大观众传递的核心内容。

  高科技研发硕果累累,涵盖各个层面, 如何能在众多成果中筛选出被受众瞩目的科学技术呢?为此,《未来邀请函》节目进行了精选。节目主要对这样的科技成果进行关注:首先是前沿高新科技,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产业化成果,第二是公众对这一领域还不够了解,但是在未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想象空间。

  节目涉猎的选题范围颇广,可以是如C919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用于地下掘进的盾构机,这样“高高在上”的航空航天技术,也可以是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胶囊机器人这样的新兴科技。每期《未来邀请函》节目都会邀请两位嘉宾参与访谈,他们分别是一位主流科研机构的科学界代表和一位该项科学技术在产业应用上的企业代表,以期在解读该项前沿科技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介绍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努力探究其改变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潜在方向。

  例如第一期节目介绍的经编技术,节目首先从为国家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提供通信保障的中继卫星鹊桥号开始讲起,提出这颗卫星的天线,正是一把将金属钼丝编织起来的“伞”,而目前只有四个国家具有这种天线的制造能力。通过这样通俗的讲述,在公众中建立了对经编技术的理解:一种用金属丝和各种纤维像织布一样编织出各种产品的高科技。接下来,节目又展现了这种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疗领域产业运用案例。层层推进,内容丰富。

  为了更好地制作节目,和观众分享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节目与中科院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多个985高校以及众多科技界新锐企业都进行了深入合作,努力呈现中国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未来邀请函》力求将演播室打造成汇聚科创精英、呈现科创成果、探寻商业前景的“会客厅”。在演播室中,目前,节目主持人乙冰先后与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等两院院士以及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和风云二号卫星总设计师李卿等科学家进行了精彩对话。

  同时,节目也成功邀请了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应彪、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等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制造企业的领军人物参与,他们的加入在产业的层面拓展了主题,在现实和未来、科技与商业之间架起了桥梁。

  科技节目最难的,就是如何将晦涩的知识用公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每一个领域对团队来说,都是全新的。为了把节目做好,团队做了扎实的准备。节目主创者介绍说,“团队之前涉及较多的领域其实是在纪录片以及财经方面的节目,这对于制作科技类节目虽然有助益,但不得不说有一些技术原理本身还是非常深奥的,如何自己先理解,再重新消化,输出给观众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这需要导演通过大量的阅读,团队内部的消化理解,与嘉宾反复的交流,无数次的确认才有可能做到。”

  《未来邀请函》的主持人乙冰是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的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也曾经有过财经节目主持经验,不过主持科创节目,对她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谈到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她也深有体会:“科技领域涵盖的知识点太多了,有些词拆开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就比较头疼,比如说‘太赫兹’、比如说‘大地垂直探测仪’、比如说‘BIM’、‘CIM’等等,这些词语的背后蕴藏着大量的科技知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平时大量的学习科技方面的知识,大量的阅读资料,而且平时自己也要主动养成关注科技新闻的习惯,这样才能保证采访顺利进行。”

  为了让节目更具可看性,节目团队也动足了脑筋。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直接进入科技的应用场景进行实地探访与体验,将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转换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带给观众更为直观,更为感性的认识。

  在访谈场景方面,团队也想方设法进行创新。在《商飞十年·筑梦蓝天》这期节目中,团队将演播室搬到了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的部装车间,让C919大飞机成为了节目背景,给观众带来更直观、更强大的视觉冲击。两位受访嘉宾在采访后也表示,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接受这样的深度采访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场景让他们感到很亲切,表达也更自如。在实地探访的环节中,节目组还进入了C919机身内进行拍摄,通过主持人乙冰的探访体验,将“大飞机”更加全面地介绍给了观众。

  《未来邀请函》每周日早晨9点在东方卫视播出,虽然不是电视节目的黄金时间,但这档节目播出不久,就在科技界内外都受到了关注与好评。接下来,节目还将从城市地下盾构、生物制药、智慧交通、太赫兹技术、极地科考等多个方向来探寻在上海、长三角以及中国诞生的可能会影响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新兴科技,希望最终能够打磨出一档既具有科普教育意义,能够展现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又聚焦产业、具有独特财经气质的优质节目。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2021030705号-2